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从素描状态看传统教学中的美学思想

添加时间:2024-01-20

/

素描是用单一颜色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能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体验。它是一种矛盾的艺术形式,单纯却能发掘出惊艳的造型,简单却蕴含着丰富而优美的线条,直白却始终孕育着丰富的颜色。素描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是学画者的必经之途,其既能反应出一个画家的造型功力,又能体现出画家的个性语言。分析研究国外知名大师的素描状态,对素描造型教学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情趣、艺术个性和艺术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一、勃鲁盖尔的素描状态

勃鲁盖尔是尼德兰具有非常强烈现实主义倾向的绘画大师,大部分人认识了解勃鲁盖尔,是从他的作品《雪中猎人》和《农民的婚礼》开始的,画家以农民生活为创作题材逐渐为人们所熟识。但是,他作为荷兰画派中的“挽歌”式人物,所留作品数量甚少,所以后人对他的素描了解甚少。

作品《雪中猎人》中的素描状态、场景和人物都充斥着浓密且规律排放的线条,画面的所有位置几乎都布置和摆[第一论文 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放了密度相当高的线条组。从整体感观而言,这似乎并未影响到画面的透视关系和主谓顺序。仔细观赏画面发现,虽然画面中线条密密麻麻,但线条的密度是有规律地摆放,从远及近,从亮到暗,线条缓缓变密。整幅作品明暗对比的强烈程度亦如此。他的素描风格严谨而有力,画面中所有关系清楚明了,且按照顺序依次叙述。勃鲁盖尔描绘人物的动态趋向于夸张变形,画面丰富又不失秩序,整幅作品的素描状态给人以黑白照片的即视感。

《农民的婚礼》这幅作品黑白化之后,发现《农民的婚礼》和《雪中猎人》两幅作品在素描状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就所描绘的人物而言,两幅画中明暗对比最强烈之处皆处于画面最前端的两个人物身上及周围。其次,大块的亮色并不是孤立存在,其周围必然伴随着面积较小且亮度稍弱的几处小块亮色。再次,就素描关系而言,两幅作品的黑白灰层次十分明确,《雪中猎人》作品中远方地平线处的刺眼光亮,《农民的婚礼》作品中坐在长桌远端的人物所带的白色头巾,每一个亮色所处的位置恰到好处,和周围环境所处的颜色形成一定的对比,却又不是那么突兀,没有让人产生喧宾夺主的感觉。最后,两幅作品共同的素描状态就是画面中大面积的灰色包裹了周围大小不一的暗色和亮色。主要人物的轮廓边缘,基本处于明暗色块的交界处,这样的处理使得主要人物的动态得到了有力凸显,同时也让前后层次在素描的黑、白、灰关系中得到强调。

二、米勒的素描状态

米勒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与勃鲁盖尔一样以农民生活为创作题材,现实主义内容基本一致,但表现形式则不同。米勒的素描状态和勃鲁盖尔的素描状态大相径庭、风格迥异。米勒的素描状态让我们直接看到那个年代的农民生活,也让我们间接地感觉到那个时代的不安。

米勒的素描作品中,看不到严谨摆放、疏密有秩的线条,能看到的是一些松动、松散的线条,似有非有的色块和氤氲不离的黑、白、灰,似乎人物和所描绘之事物的结构也不再过分推敲。这种素描状态造就了米勒独特的表现语言和对形体的独特认识。和勃鲁盖尔式的有力刻画相比,米勒笔下的画面,人物的肢体动作是点到为止,手部结构和面部神态模糊,似有非有,隐约可见。

素描环境图片_素描环境怎么画_素描的环境

米勒的素描状态、造型的功能似乎被弱化。那些曲折、柔软的线条偏向于习惯性、主观性的描绘,就像是经过数百次的描摹,不以程序为标准,笔尖自然而然地轻松自如走过。若有不及之处,循着原来的笔辙,再淡淡地划过,犹如正在思考的人,慢慢地在园地里来回走动。

素描环境怎么画_素描的环境_素描环境图片

米勒作品中的场景逻辑分明、章法有据,但不“具体”,具备散文一样的浪漫气质。米勒的素描状态是描绘而非刻画,描绘的心理状态似乎比刻画更加倾向于感情认知,揭示了艺术家对于普通实物的内心感受,虽然对现实细致观察,但绝非纯粹的理性复制。如对于树林、土地等大场景进行概括描绘,抹过纸面的碳粉就像是松动的土壤和稀疏的树叶,硬质的树枝和土壤表皮的草丛在炭笔来回的“灌溉”下生长出来。黑、白、灰的界定是淡淡的笔触和轻轻的揉擦,画面柔和轻缓,节奏缓慢流动,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发生。黑、白、灰界线被一条分明的轮廓线打断,或是消失在漫漫笔触之中,没有强有力且摆放分明的块面。如此轻松自如的素描状态,用于描绘普通平凡的农民生活再合适不过。没有大起大落、对比分明的黑、白、灰,没有刚劲有力肢体线条,更没有神态夸张、富于表现的面孔。作品描绘的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素描状态让人愈发感觉真实,有亲近感。

三、艺评家的点评

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被公认为佛兰德斯绘画的三大巨匠之一。他毕生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有无数件,虽然大约只有50件作品保留在世,但勃鲁盖尔在艺术上的贡献确实无比巨大。一方面,他将实物的细节和特质忠实地还原于画面之中,另一方面,画面又富于夸张怪诞的表现,作品特质和独树一帜的画风,令世人刮目相看。勃鲁盖尔绘画题材主要是积极反映农民生活和革命斗争方面,西方艺术鉴赏家们普遍认为其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作品表现社会基层农民的生活方式,说明他对农民及其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二是作品描绘民间传说人与恶魔战斗的情节和故事,以此来隐喻他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三是作品以圣经故事为绘画题材,影射西班牙反动统治和尼德兰人民革命事件,采用夸张方法,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寓意。画家勃鲁盖尔不像清高孤傲的诗人那样远离尘世,他的作品叙述的都是平实的农民生活,体现出现实意味。作品的素描状态具有夸张的动作、紧凑的场景、直白且毫不含糊的线条、侧面轮廓的恰当拿捏,不愧为传世珍品。《农民的婚礼》和《农民的舞蹈》两幅作品将朴实平凡的农民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勃鲁盖尔生活在尼德兰革命时期,作为一个进步画家,他的作品《盲人的寓言》充满了对那个时代的嘲讽,可谓是针砭时弊。《绞刑架下的舞蹈》中勃鲁盖尔描绘了一幅山岗上的场景,画面中一副绞刑架矗立在革命牺牲者坟墓之上,这幅画表现了尼德兰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西班牙统治者残酷屠杀罪行的鄙视与嘲讽。

现实主义画家的米勒和勃鲁盖尔相比,同样是以农民生活为创作题材,作品却显得有几分随性、柔和,也平添了几分对农民的无可奈何与怜悯之情。画家梵高评述米勒的作品:“在米勒的作品中,现实的形象同时具有象征的意义。”《播种者》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幅画在1850年的巴黎沙龙展展出时,令“高等市民”感到了不安。画中这位朴实的劳动者,富有张力和节奏感的形象似乎是一把无形的大锤,在米勒的笔下表现得惟妙惟肖,那大锤时时刻刻在敲击着“高等市民”的神经。《播种者》就像是革命的暴风雨冲刷着那些受伤的灵魂和紧闭的心扉。

米勒的成就和他置身于农民生活之中是分不开的,他早上入田劳作,下午收工画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以说米勒的艺术创作素材全部来源于生活,作品全部表现生活,创造价值远远高于生活。罗曼·罗兰在《米勒传》中盛赞:“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对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

四、形态的比较

米勒和勃鲁盖尔的作品,从题材到精神内涵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风格和表现形式迥然不同。究其原因是两位大师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看待事物角度不同。同样是现实意义作品,勃鲁盖尔显得有些激进,米勒显得稍微有些含蓄。在米勒的作品中很难看到纯粹的农民生活,每件作品都带些惆怅和悲凉。勃鲁盖尔的作品就非常单纯质朴。一样的农民生活、一样的生活写照,却有着千千万万个不同。

勃鲁盖尔的素描给人一种以详尽其所绘事物之极致的感觉。整齐排列组合的线条,泾渭分明的黑、白、灰关系,强烈的透视,严谨的结构,还有稍显夸张但又不觉做作的动态。这一切构成了勃鲁盖尔的素描状态。米勒[第一论文 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的素描状态则恰恰相反,无论是人体动态还是面部刻画,即使是一棵树、一丛杂草,米勒的素描状态都显得无比松动、概括。近实远虚的画面效果在米勒的素描状态中比比皆是。即使是画面中心的人物,和勃鲁盖尔作品中人物相比,也显得不是那么“严谨”。

结语

不论是勃鲁盖尔还是米勒,他们的素描状态有着自己独特的条形码,也有着极高的辨识度,他们创作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一直影响着后人。今天的中国美术教育要走出传统素描教学的误区,大力倡导现代素描教学,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传统素描和现代素描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既要严格地再现造型训练,又要导入主观意志表现,鼓励艺术再创造,在提高学生造型技术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个性和艺术表现力,为今后的现代素描教学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zhonghuanews.net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