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2023年8月24日下午,日本不顾各方劝阻,单方面将核污水进行排海处理,这一罔顾世界环境与人类生命安全的行为受到了多方谴责,这一事件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考虑?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呢?
警示一:能源关乎国家命脉
这不是日本第一次出现核事故,早在2011年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就已经发生过泄漏事故,事件之后,核污染与泄漏成为核能绕不开的问题,日本曾有一段时间对核能保持了慎重态度,但随后又逐步放开,加之此次核污水排海事件,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何日本会对核电如此执着?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加之人口密度大,城市化程度高,因此能源整体来说较为紧张。进入新世纪以来,注重环境保护成为了人类共识,传统化石能源的逐步退出,加剧了能源紧张状况,而受限于国土面积狭小,传统新能源与光伏、风电等装机规模也受到限制,不符合日本用能需求。
而核能发电恰好适配日本的能源需求状况,一来,核电属于清洁能源,发电并不排放温室气体;二来,核电是高效能源,1千克铀-235的原子核全部裂变,可以释放相当于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厂每年只需补充一次约30吨的核燃料。同时核电站运行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这些优点就注定日本在能源选择上会坚持核能。
警示二,能源体系建设要做深远考虑
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并没有错,但将核污水排海的行为是让整个世界共同承担日本自己能源发展带来恶果,自然犯了众怒,因为此举不仅影响世界,身为岛国的日本,四面环海,核污水带来的危害日本民众首当其冲。
这也给了我们另一重警示,能源体系建设,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因此一定要做深远考虑,即技术上的深度把控与时间上的长远规划。
核电发展至今有70余年,关于核污水与废料有更加科学与可靠的处理办法,技术上是能够做到深度把控核污染的程度的,但日本显然采取了最为粗暴野蛮的做法,核辐射衰减的时间跨度很长,有的需要百万年之久,直接排海,是短视又不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