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细说于敏研制氢弹的全过程,美国称他抵10个集团军,太夸张了吗?

添加时间:2024-02-08

/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有多牛?美国军界:他可以抵十个集团军。

“一个现代化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于敏

1967年6月17日这天,全中国人民都为之沸腾了!一朵巨大蘑菇云在西部地区升腾而起,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了!

氢弹对环境的影响_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的污染

自此,中国彻底打破大国核垄断,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一颗氢弹,我国仅用时2年零8个月,远低于美国7年零3个月。

更令人震惊的是,美国为采集全部核试验数据,试验了1054次,而我国仅用了45次。

在这巨大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氢弹之父”于敏以及团队的辛苦付出。说起于敏,美国军界也谈之色变:他一人可抵十个集团军。

那么于敏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要知道那个年代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阶段,甚至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于敏究竟是如何突破大国技术封锁,并创造惊人奇迹的呢?

氢弹对环境的影响_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的污染

1949年,年仅23岁的于敏以物理第一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并在此期间担任了学校助教。

虽然年纪轻轻,但于敏在理论研究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

读研期间,他先后写出了多篇关于原子核理论的重要论文,在国内国际上都极具影响力,让我国原子核研究到达了一个全新高度。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钱三强,在谈起于敏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如果一直在该领域研究下去,于敏极大可能取得一番成就。但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大到影响国家,小到影响个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得美国节节败退,既帮助了朝鲜,又让国人士气大涨。

但也因此遭到了美国方面的威胁恐吓。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止一次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必要时候,我们将使用原子弹,中国舰队就是最好的目标。”

这让我国安全遭受到了严重威胁。

而当时,美国不仅原子弹技术十分成熟,还在致力于战斗力更强的氢弹研究。

1956年3月1日,美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这标志着美国核武器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那么这颗氢弹的威力有多大呢?

氢弹对环境的影响_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的污染

1945年8月6日,美国出其不意的在日本广岛投下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小男孩”在距离地面666米的高空爆炸后,周围1.6公里范围内所有的人,动植物,建筑物全部消失殆尽。

1.5万吨TNT当量的“小男孩”原子弹,几分钟就将一座繁华城市变成了烈火燃烧的“死城”,其杀伤力可谓是毁灭性的。

然而在氢弹面前,这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事后根据美方相关数据分析,第一颗爆炸的这枚氢弹威力1000万吨,是“小男孩”原子弹的数百倍之多。

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对环境的影响_氢弹的污染

不仅如此,美国还不断通过地下核试验改进核武器的实战能力,同时威胁遏制世界上其它国家掌握核技术。

落后就要挨打,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中国主张爱好和平,核武器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为了应对美国方面的核威胁,打破大国的核垄断。1958年6月,毛主席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原子弹,氢弹我们要有,我看有十年完全可能!”

氢弹对环境的影响_氢弹的污染_氢弹环境影响

在这样的指示下,中国第一个研究核科学的基地应运而生。然而成立之初,就遇到了一大难题: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

当时我国原子弹尚未研究成功,氢弹研究更是个空白领域,更不要说去找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仔细斟酌商讨后,研究所负责人决定从各个领域招揽人才。

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的污染_氢弹对环境的影响

1961年1月12日,钱三强找到擅于进行理论研究的于敏谈话,表明组里有意让他作为副组长,领导,参与中国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

而于敏此时在自己的核原子理论已经潜心钻研了十年之久,一边是自己喜欢且坚持多年的爱好,一遍是建设祖国核事业,但完全陌生的领域。

按理来说,在做出选择时会认真纠结思考一番,但于敏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于敏1926年出生在天津一户普通家庭。幼年时期,就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局势。这让他从小就立志要科学报国。

于敏加入后,更多科研人才也相继加入了进来,比如邓稼先,周光召,欧阳予……

氢弹的污染_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对环境的影响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那个激情澎湃年代人们伟大的品质。

从答应转行开始,这群优秀科学家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隐姓埋名的研究生涯。他们必须完全保密正在做的事情,就连身边人也不能透露只言片语。

于敏的妻子不知道于敏做的是什么工作,只知道他很忙,有时四五天不回家,有时一出差就是好几个月。但她从未有过怨言,只是默默支持着丈夫。

而在妻子的支持下,于敏全身心的,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氢弹的研究中。

氢弹对环境的影响_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的污染

因为核技术复杂,需要有完整成体系的理论支撑,只有理论先行,才能进行实践操作。

但要想成功研究氢弹,必须要有原子弹,因为氢弹巨大核变就是靠原子弹引爆的,简单来说,原子弹就是点燃氢弹的火柴。

而当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尚未研制成功。本来原子弹研究,有苏联的援助,但中途出现了意外。

氢弹的污染_氢弹对环境的影响_氢弹环境影响

1960年,正当原子弹研究进入关键阶段时,中苏关系突然恶化,苏联将所有专家撤走,一张图纸都没有留下,这给当时的核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困难。

但即使这样,核事业建设还是不能停,我国科学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头再来。

就这样,一些科学家摸索做原子弹的研究,一些科学家摸索做氢弹研究。

氢弹对环境的影响_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的污染

为研究氢弹,所里专门成立了“氢核理论探索组”。

一间屋子,几张床,摆上几张老旧的办公桌,就是研究人员办公和休息的地方。

对他们来说,环境的艰苦尚且能够克服,最令他们发愁的是如何进行理论研究。

当时先进的核技术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没有经验,没有相关理论,研究应该从什么方面进行呢?

一开始大家想的是最笨的办法,那就是在外国报纸上找灵感,看有没有氢弹相关的报道或者数据。

但遗憾的是,一点线索也没有。也是,这么机密的信息怎么可能随意刊登在报纸上呢?

既然不能借鉴,氢弹又必须制造出来。于敏及其同事,决定群策群力,找到中国独立自主研究氢弹的道路,创造出属于中国人独有的氢弹。

“我一定要将氢弹造出来,我们造的是国家的底气。”于敏如是说道。

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对环境的影响_氢弹的污染

在那段艰难的研究岁月里,于敏经常和同事们开会讨论,相关的研究资料,书籍,堆满了书桌,床铺。

就连休息的时候,于敏都还在思考关于氢弹研究的事情。两眉紧锁,专注想问题时的神情,是他给同事们最深刻的印象。

就连他昔日导师彭桓武也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他没有老师!”

可虽然物质匮乏,条件简陋,经验为零,但中国人的智慧不匮乏。

在经历上千次会议,商讨出几万种设想后,于敏终于从堆积如山的纸袋,密密麻麻的数据中找到了氢弹研究的关键,并构思了诸多方案。

氢弹的污染_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对环境的影响

为验证这些方案,需要计算机进行大量的计算,而当时只有上海华东计算机所一台每秒5万次的J501计算机。这远低于现在每秒数百万次的运算速度。

然而这台计算机不仅计算速度慢,操作繁琐,计算结果还需要人工打印出来。最主要的是,计算机绝大部分时间都要用于原子弹研制。

为了不影响原子弹研究,于敏和他的同事们只能用手摇计算机或者计算尺,不分昼夜地在草稿纸上演算着。

氢弹对环境的影响_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的污染

这天,紧盯着计算机结果的于敏,突然眉头紧皱,接着大声喊道:这个结果算错了。

听到这一消息的工作人员将信将疑,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核查计算机演算的各步骤,结果并没有发现问题。

但于敏在仔细查看数据后,还是坚定地表示计算机错了。事后结果表明,于敏确实有着高度严谨的态度。

原来是计算机组件中一个晶体断裂,加法器坏了,这才导致数据错误。

仅凭一个数据,就能判断计算机坏了,一方面不得不佩服于敏高深的学识,另一方面也为当时研究人员使用的简单设备感到震惊。

然而即使条件简陋,也时常遇到困难,感到茫然,但于敏心中却充满了无限的斗志与希望,他坚信:中国人一定能研制出自己的氢弹。

氢弹的污染_氢弹对环境的影响_氢弹环境影响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个消息让国人热血沸腾,也让众研究员的斗志,干劲更足了。

又经过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苦心钻研后,于敏小组终于发现了热核材料燃烧的关键所在。

紧接着一系列试验测试陆续展开,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终于,氢弹原理设计成功了,是独属于中国的“于敏构型”!

氢弹的污染_氢弹对环境的影响_氢弹环境影响

1967年6月17日,我国西部地区,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爆炸声响起的那刻,全中国人民都沸腾了。

330万吨TNT当量的爆炸威力也极大震惊了全世界人民。

氢弹的污染_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对环境的影响

氢弹的污染_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对环境的影响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中国仅过了2年零8个月,时间远少于美国等核技术大国。

中国速度再一次让他们震惊不已。法国总统戴高乐得知这一消息后,气得拍桌子大喊:“为什么让中国抢在了前面。”(法国1968年8月24日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美国军界在谈起于敏时,则恐慌表示:“他一人可以抵十个集团军。”

然而不管外界声音如何,氢弹爆炸成功后,于敏又深藏功与名,继续在核武器小型化和中子弹的研发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7年6月底,美国第一颗中子弹试爆成功,标志着美国核武器进入小型化试战阶段,可以搭乘飞机,导弹和炮弹打到世界任何角落。

于敏敏锐地察觉到,美国的核武器正达到巅峰状态,新的核垄断又将形成,如果我们不能拥有这种能力,又会回到之前没有核武器被人卡脖子的阶段。

并且于敏还预测,美国为了巩固核技术超级地位,势必会采取相关措施实现核垄断。

氢弹环境影响_氢弹的污染_氢弹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于敏加快脚步研究我国第二代核武器。万事开头难,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一次终于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了。

1988年,于敏的研究成果赶上了核试验的末班车。1996年7月29日,我国在进行最后一次核试验后,完成了全部数据的采集。

同年9月10日,联合国便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可以说,正是因为于敏的卓知远见,再一次发展,保护了我国的核事业。

为国家撑起安全伞的功勋,人民会永远铭记在心。

也正是因为有于敏,和像于敏一样的一批科学家,在平凡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从而撑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感谢科学家卓越的忘我贡献,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zhonghuanews.net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