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强烈谴责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 日本“祸水”祸害全球多少年

添加时间:2024-02-06

/

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将福岛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根据其计划,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而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续30年。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入海将带来哪些影响?被核污染水污染的海域有没有办法治理?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受访专家都表示,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海的行为是极端错误和不负责任的,将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其违反国际法义务的后果必然是跨界环境损害责任。

日本核污水排海现场,海水呈两种颜色。(来源:视觉中国)

核污染水排海影响不可逆:

严重威胁物种多样性、全球渔业资源和食品安全

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赵辉教授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核污染水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一旦进入海洋,将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赵辉解释,首先,核污染水排海将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日本核污染水中含有氚、锶、铯、碘等放射性元素,一旦进入海洋,将通过食物链、水流、沉积等途径,对海洋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辐射伤害。”

赵辉

其次,核污染水排海会威胁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和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将导致部分物种的灭绝或减少。“例如,由于放射性元素对海洋生物造成的辐射伤害,部分物种可能无法适应环境变化,导致数量下降或灭绝。同时,由于放射性元素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基因突变或选择压力,部分物种可能出现新的变异或适应性,导致其数量增加或扩散。这些物种变化将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影响其他物种的竞争和协作关系,降低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

第三,核污染水排海将造成海洋沉积物环境污染。沉积物是海洋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许多海洋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但核污染水排海将导致部分放射性元素沉降到沉积物中,造成沉积物环境污染。“例如,铯和锶等重金属类放射性元素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容易与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或有机质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复合物。这些放射性元素不仅会对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造成毒性作用,还会通过生物扰动或水流扰动重新悬浮到水柱中,影响更广泛的海洋生态系统。”

第四,核污染水排海将严重影响全球渔业资源和食品安全。渔业资源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柱之一,而日本此举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全球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由于放射性元素对海洋生物造成的辐射伤害,部分渔业资源可能无法存活或繁殖,或是可能含有超过安全标准的放射性物质,由于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这部分渔业产品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部分核素半衰期达数千年

将核污染水比作“核废水”是混淆视听

赵辉曾担任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等职。他表示,日本选择将核污染水排海可能出于以下几点:第一,日本认为核污染水经过处理后只剩下难以去除的氚,其辐射水平低于世卫组织的饮用水标准;第二,日本面临核污水储存空间不足问题;第三,相比于蒸发、固化、地下埋藏等核污水处理方式,排海的成本最低;第四,日本得到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支持。“但这些并不能证明日本的行为是合理和合法的,因为它没有充分征求和尊重其他受影响国家和地区的意见,也没考虑到对海洋生态和渔业的影响,更没有提供可靠的监测和保障机制。”

赵辉介绍,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染水有别于其他核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含氚废水,这些水接触过核反应堆堆芯熔融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根据东京电力公司之前发布的数据,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污染物。其中氚含量最高,其次还有碘-129、钌-106、碳-14、钴-60、锶-90、铯-134、铯-137等。“从公开的60多种核素来看,其半衰期普遍较长,如氚的半衰期是12.3年,锶-90的半衰期为28.79年,铯-137的半衰期为28.79年,而碳-14的半衰期长达5370年,而很多核素到现在尚无有效处理技术,因此这对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都是潜在危害。”

赵辉认为,日本政府刻意淡化核污染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技术问题,着力宣扬核污染水的“安全性”,将核污染水与核电站正常运行排出的核废水混为一谈,这完全是违背科学常识,混淆视听的。

将影响我国及周边水域

需长远监测核污水到达后的浓度

核污染水如果漂流到我国,会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吗?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主任梁美仪认为,这需要长远地监测核污染水到达我国水域后的浓度。“如果浓度不高的话,对我国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对较低,但需要做好科学数据的模型分析和长远监测。”梁美仪说,针对此次排放的核污染水,有清华大学团队进行了扩散模型,核污染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

梁美仪

梁美仪表示,目前核污水最大的影响还集中在海洋,会让海床积累更多的污染物。“有的污染物会随着水流漂到不同的地方,进而影响到周边水域。日本核污染水最终会影响包括我国的东海、黄海海域以及一些太平洋岛国的海域。”

赵辉则表示,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海后,其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海水运动而扩散、稀释和沉降。而由于海水运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核污染水对不同海域和不同水深的影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难以精确估计。

记者了解到,生态环境部从2021年、2022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管辖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当前,生态环境部正在组织开展2023年度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后续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加强有关监测工作,及时跟踪研判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我国海洋辐射环境可能的影响。

“符合国际标准”也不一定安全

核污染水净化装置有效性及长期可靠性存疑

梁美仪表示,对于福岛核污染水处置,科学家曾经提出过不少方案,如挖一个人工湖泊将核污染水挥发,或在日本国内挖一个大坑填埋核污水。“这两个办法都需要较大经济成本,日本政府最终选了最‘省事’的做法,却将风险转移到周边国家。”

2023年7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官网发布消息,该机构认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但梁美仪表示,这不代表核污染水净化装置的有效性和长期可靠性。“一般新建的污水厂处理效能都比较高,但日本的核污染水排放计划长达30年,其间污水厂可能面临机器老化、人为出错等状况,那样排放出来的核污染水就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同时,如何监测日本是否可持续地达标排放也存在疑问,这需要外部的长远监测的机制来确保。”

梁美仪认为,即使将核污染水处理了再排放,里面也有隐忧。“经多核素去除设备处理的所谓‘处理水’,不仅含有无法清除的氚,还含有多种其他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后危害不可小觑。”梁美仪说,虽然日本处理的核污染水会先用海水稀释后再排进大海,但稀释并不能将污染物分解。

那么,被核污染水污染的海域有没有办法治理?梁美仪表示,可以采取移除海底泥里表面污染物的方法,也可以直接将其掩埋掉。“但海洋很大,治理难度也大,目前还没有到这一步。”

放射性元素

最终通过食物链被人体吸收

梁美仪表示,如果是低剂量的放射性元素污染,有机会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长及繁殖,如果是高剂量的放射性元素污染,则会导致海洋生物的死亡。一旦食物链的上层没有足够的食物供给,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此外,放射性元素不断通过食物链聚集和传播,最终通过食物链被人体吸收。“低剂量未必会有不良反应,但高剂量就可能使人的基因产生突变,会对人类产生长期危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蒋宁一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放射性核素如锶-90、铯-137,它们进入人体后会滞留在骨骼和肌肉组织中,就像在体内装上了一台“X光机”,每天不停照射,虽然放射量比X光小,但长期遭受此类核污染,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铯-137会引起软组织肿瘤与癌症,如卵巢癌、膀胱癌等;碘-129则容易导致甲状腺癌。”

日本核污水成份_日本核污水总结_日本核污水共多少

蒋宁一

蒋宁一介绍,从医学角度看,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后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主要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至于危害程度大小,既取决于核素的扩散范围和浓度,也取决于核污染水排放的速度以及水中核素的种类和剂量等。

蒋宁一表示,儿童青少年对放射性物质的敏感度比成人更高,若长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产品或者接触核污染水,可能导致发育畸形。对孕妇而言则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很多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很难排出来,可能一辈子都在人体中。”

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海也让公众对我国海水养殖和海洋产业的发展充满担忧,赵辉表示,我国水产养殖业主要分布在近岸带和内陆水域,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放的直接影响较小。他介绍:“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对我国水产养殖业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我们应理性看待这个问题,不要盲目恐慌或抵制海产品。”

核污染水排海违反国际法各国应加强监测及证据收集

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海违反了哪些国际法律?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梅宏指出,日本已于1996年6月20日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故应当依法遵循公约中规定的海洋环境风险防范义务;其违反国际法义务的后果必然是跨界环境损害责任,而消解核污染水对海洋环境的持续性损害是日本政府及东京电力公司都难以承受的法律责任。

梅宏介绍,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二百条规定,各国应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其管辖或控制下的活动不致使其他国家及其环境遭受污染的损害,并不致损害于国家管辖范围之外。梅宏认为,日本政府声称的“核污染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海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言论,缺乏科学依据和中立的国际权威机构支持,因而不具有可信度。“根据现有的事实和相关研究的结论,应当推定数以百万吨的核污染水入海后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害性后果。由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的长期性、严重性和不可逆性,国际社会应当及时制约。”

梅宏认为,由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性,建议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国内法渊源与国际法渊源应有的联系,为各国保护海洋环境提供法理支持和法律依据。国际社会有关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的法理斗争不仅可以求得国际共识,亦可敦促日本政府在衡量核污水排海成本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过程中明晓“让国际社会买单”是其不能承受之重。

对此,周边国家应该如何维护合法权益呢?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晏瑲建议,应组建法律团队,为在国际法院、联合国海洋法法庭等国际司法机构提起诉讼或仲裁做好准备,并提前演练国际诉讼技巧;此外,还需要加快证据收集,找寻有助于实现追责的条约法和国际习惯法。

张晏瑲建议,我国应联合国内外环保组织、渔业组织,加快统计渔业资料、评估渔获物、改进或抓紧监测沿海地区的核相关数据等基本资料,以便进行前后对比和与国外数据的交叉对比,计算出求偿额度,并作为证据提交。“建议抓紧出台或修订涉核法规,加大国内放射性物质监测范围与频次、限制从日本进口海产品等,为应对日本排放核污水提供国内法律依据。”

福岛核污染水约1年到达东海

专家:恶果最终由全人类“买单” 民众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日本核污染水入海后,何时将到达我国沿海?将如何影响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个人有哪些防护手段?近日,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有专家表示,福岛核污染水入海,海洋将无“净土”,恶果最终由全人类“买单”。

谈扩散路径:

放射性元素约1年到达东海

“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后,北太平洋将成为严重污染区。在大洋环流的作用下,海洋将被‘三维立体式’全方面污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更新接受记者采访表示。

他分析道,核污染水在太平洋有三条主要的输送路径。在涡旋、黑潮回流和湍流扩散等作用下,放射性元素将向我国东海输送。其中,涡旋有很强的包裹性,能够将裹挟的核污染水以高浓度、低耗散的方式长距离输送。黑潮延伸体区域涡旋还会加强模态水(次表层性质均匀的厚水层)的潜沉。在回流的作用下,含有核元素的模态水亦以低耗散的方式向东海输送。

“已有数值模拟表明,放射性核元素大约1年将会到达我国东海。在黑潮的东海分支的输送下,通过和陆架环流的相互作用,放射性核元素将进一步北向输送至黄海、日本海等海域。”陈更新推测,向东输送的放射性核元素大约在5年后跨越北太平洋到达北美洲西海岸。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水文动力驱动下的“被动”迁移路径,还有一条生物载体驱动下的“主动”迁移路径。发布在《海洋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情景下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与应对》指出,福岛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可以通过生物吸收富集进入生物体内, 然后随着生物主动迁移。“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洄游所携带的福岛来源放射性核素,可以在1~4个月左右抵达北美加利福尼亚近海海域,远快于水文动力驱动下‘被动’迁移路径的4~5年迁移时间。”

为什么说是“三维立体式”全方面污染?陈更新解读,放射性核元素不会只停留在海洋表面,通过“大洋运输带”及垂向水交换过程也将进入到海洋深层去,海底沉积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可成为一个长期的污染源。“福岛核污染水入海,海洋将无‘净土’,恶果最终由全人类‘买单’。”他强调。

谈环境监测:

次表层、深层海洋区域难监测

既然核污染水已排放,人类是否有足够的环境监测能力来尽量减轻其负面影响?“海洋监测其实十分困难。”陈更新直言。

他表示,现在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大面积监测主要是通过卫星,但卫星也只是监测海表,次表层、深层海洋区域很难监测。即便布置观测站,一方面耗时耗力,成本巨大;另一方面观测站点的数量有限,观测得出的数据也未必具有代表性。

“海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有各种尺度的动力过程,无论模拟还是观测,目前都难以准确进行全方位刻画。海洋如此广袤,少数几个地方布置的观测点,很难代表整个海洋的情况。”

他也指出,监测选点也需仔细考量。“并不是说选一个点测出来安全,换另一个点也同样安全。因为地形、风场、热量以及海洋内部动力过程等,都会影响区域结果。”

谈水产品:

不过度恐慌 正规渠道购买

中国海关总署24日宣布即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包括食用水生动物,部分日式餐饮店则表示已更换成非日本进口食材。

渔业受到最直接的冲击,原因在于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会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富集效应进入海洋水产食品。

“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广州市核技术应用科普基地科普员、工程师吴俊师表示,放射性核元素经生物富集,最后会通过食物链在食用受污染水产品的人体内累积。同时他也强调,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数据来分析和评估。“我们应该从权威的信息来源,如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等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些不实或夸大的言论,也不要因为一些不确定的风险而过度担忧和恐慌。”

他建议,人们在购买食品时可注意选择正规渠道,查看食品标签和检测报告,避免购买来自受污染区域的水产品。长远来说,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伟良 肖欢欢、方晴

图/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映武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zhonghuanews.net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